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俗话说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,又有诗曰“曾与美人桥上别”……
桥,不是下面行舟,就是上面走人。每逢遇见,我总被其构筑之美所吸引,忍不住用手机猛拍一通;可回放细看,照片像一地鸡毛,于是又统统删除了。
“路过不错过”式的揿快门,其实是拍不出“一桥飞架南北”那番气势,而靠“可遇不可求”的妙手偶得呢,概率又很低。
无论高耸还是侧卧,桥梁大致分木质、石材、金属三大质地;虽然都属于构筑物,有一定的建筑物特性,可是又不能刻板且不知变通地当建筑物来拍摄。它每天都在扮演迎来送往的角色,在凝聚建造者智慧的同时,也吸附着人们对其无尽的溢美与畅想。
多年的实践提醒自己,用手机拍桥乍看容易,拍好其实很难,尤其想拍出不同凡响的作品,并非单纯的技巧问题,实则关乎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。
“天时”指拍桥时的瞬变气象。当你准备聚焦某座桥前,先别匆忙按快门,宁可放弃大晴天,尝试气或光混合动荡后形成的天象。如抓住清晨氤氲缭绕的机会,或者赶上平流雾,这时候的桥若隐若现,大有进入殊形妙状的幻境。还有最常见的夕阳、晨曦、夜幕等条件下产生的合理夸张的色温,也是烘托和渲染桥的理想时段和手法(如图:缅北乌本桥)。
通常桥梁多半与周围建筑纵横交贯,首尾相连。特别是人们熟悉的地标性桥梁,拍前不妨先预判其前景、倒影等不同画面;寻觅何种角度与站位是最佳的视角;一来规避或滤去纷繁的杂景,做到成竹在胸,二可充分营造出自己的“地利”优势,以获取尽可能亮眼的作品。
“人和”主要体现在拍摄者基础性技艺的积累,促使“人与桥”之间有某种神交或暗合,转化为真诚的创作心境,诉诸到构图、取景环节,就能把桥的最佳形态表现出来。只有达到人机默契,意到神至,桥,抑或不会以其生硬的表情,敷衍你一下交差。
倘若三个拍桥条件叠加到一起,想必就能立竿见影,一拍即合。“桥与水”的依存关系自然而然地融洽无间。于是“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”般的境地,就会赫然出现。(谢震霖)
标签: